2024-03-09 農歷甲辰年 正月廿九
好好做一次腸鏡有多重要?一項長達17.4年的研究告訴你答案

提起腸鏡檢查,很多人會從內心表示拒絕,擔心這項檢查既麻煩又痛苦。

但就是這樣一個讓人恐懼的檢查,卻能“救命”。

國家癌癥中心2019年發(fā)布的《2015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顯示,2015年我國結直腸癌新發(fā)病例數為38.8萬人,在全部惡性腫瘤中居第3位。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采訪權威專家,告訴你腸鏡檢查的重要性,并提醒你檢查前要做哪些準備。

受訪專家:

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消化道腫瘤內科主任醫(yī)師 張曉東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消化內科、內鏡中心主任 陳偉慶

認真做次腸鏡,“沒事”管十年

波蘭華沙國家腫瘤研究所的科研人員進行的一項篩查研究發(fā)現,一次陰性的結腸鏡檢查結果,與結直腸癌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降低有關,持續(xù)時間長達17.4年,但只有高質量的腸鏡檢查才會產生這種“深刻和穩(wěn)定”的作用。

這項研究中,16.5萬人被納入調查,其中65.3%為女性,平均年齡為56.6歲,他們進行了一次結腸鏡檢查,結果為陰性,即沒有腫瘤表現。

參與者被追蹤調查長達17.4年,其中11.3萬人接受了低質量的結腸鏡檢查,5.2萬人接受了高質量的結腸鏡檢查。

分析結果顯示,與普通人群相比,這些一次結腸鏡檢查結果陰性的參與者,在5.1~10年內結直腸癌的發(fā)病率低了72%,死亡率也低了81%。

與低質量檢查相比,高質量檢查(充分的腸道準備、盲腸插管、腺瘤檢出率≥20%)導致腸癌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少了約一半。

在10年的隨訪期過后,腸癌發(fā)病率和死亡率的下降與前5.1~10年期間的觀察結果相似,但僅限于接受高質量結腸鏡檢查的參與者。

發(fā)表在權威雜志《內科學年鑒》上的這項研究成果表明,目前推薦的結腸鏡篩查10年間隔是安全的,如果初期的檢查質量能夠得到保證,間隔期還可以適當延長,更頻繁的篩查并不能一定保證受益。

腸鏡到底能查什么病?

腸鏡是內窺鏡的一種,又叫電子纖維結腸鏡,是一支細長可彎曲的纖維軟管,直徑約1厘米,前端裝有一個帶冷光源的高清攝影頭。

腸鏡通過肛門進入直腸,直到大腸,可讓醫(yī)生直觀看到腸道內部情況,圖像動態(tài)地呈現于屏幕上,把病變部位看得清清楚楚。

檢查時體檢者取側臥位,雙膝屈曲,整個過程大約20分鐘。

任何影像檢查,包括X線和先進的CT、MRI、PET等,都比不上直觀的肉眼觀測。因此腸鏡既是大腸癌的篩查手段,又是其確診的“金標準”。

陳偉慶表示,結腸和直腸黏膜的微小變化能被直觀看到,這有助于醫(yī)生診斷腸炎、腸結核、腸息肉、腺瘤、大腸癌等40余種疾病;做腸鏡時,醫(yī)生還可用活檢鉗取得小塊組織,以對病變部位定性。

大腸癌早期癥狀既不明顯也不典型,容易漏診。

同時,大腸癌又是一種早期發(fā)現治愈率高的癌癥,結直腸腫瘤從良性發(fā)展到惡性,通常需要15年以上,如能早期發(fā)現、手術切除,治愈率可達90%以上。

腸鏡檢查有多重要?

美國癌癥協(xié)會發(fā)布《美國2019年腫瘤統(tǒng)計報告》顯示,1991~2016年這25年來,美國腫瘤死亡率總體下降27%,相當于死亡人數減少262萬人,其中結腸癌死亡率下降了53%。

與我國數據對比,就能看出腸鏡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美國建議50歲以上人群每年檢查結腸鏡,以防控結腸癌。數據顯示,美國相應人群的結腸鏡普查率到2017年約65%,結直腸癌發(fā)病率下降至男性0.6‰,女性0.27‰。

在我國,50歲以上人群接受腸鏡檢查的不足15%?!秲瓤茖W年鑒》的一項大型研究也證實了這點,結腸鏡檢查與死亡率降低61%有關。

陳偉慶表示,我國很多人對腸鏡檢查有誤解,有些人對腸鏡的不適心有余悸,不想承受痛苦;有些人嫌麻煩,明知自己腸胃有問題,總是一拖再拖。

做腸鏡前要做什么準備?

在做腸鏡檢查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才能讓檢查結果準確無誤。

1. 檢查日前一晚,體檢者晚餐禁食或只吃流質食物(無渣飲食,如清湯、白糖水、蜂蜜水等);

2. 禁食乳制品(如牛奶、椰奶、奶油濃湯等),不吃高纖維蔬菜、水果,禁吃紅色或多籽的食物,如西瓜、西紅柿等;

3. 服用醫(yī)生開的瀉藥清洗腸道,服藥期間要來回走動,輕揉腹部,加快排泄速度;

4. 檢查前一般需要做傳染病篩查、心電圖,老年人及需鏡下治療者要檢查凝血功能,無痛腸鏡要做麻醉評估。

5. 無痛檢查者必須有成年家屬陪同。檢查結束后建議24小時內不要開車,以避免不必要的意外。

哪些人最該做腸鏡?

張曉東表示,原則上,年齡在40~74歲的居民都屬于結直腸癌的篩查人群。

即使沒有明顯不適或異常,也建議50歲以上者去做一次腸鏡;如家里有患腸癌的親屬,最好40歲甚至35歲就開始篩查。

根據結果決定后續(xù)檢查頻率,高風險因素的人群應縮短腸鏡篩查時間,高危人群每年應做一次。

張曉東提醒,符合以下任何一項即為腸癌高危人群,要進行腸鏡篩查。

? 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史;

? 本人有癌癥史(任何惡性腫瘤病史);

? 本人有腸道息肉史;

? 同時具有以下兩項及兩項以上者:慢性便秘(近2年來腹瀉累計持續(xù)超過3個月,每次發(fā)作持續(xù)時間在1周以上)、慢性腹瀉(近2年來便秘每年在2個月以上)、黏液血便、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慢性膽道疾病史或膽囊切除史等。

此外,有下列情況的人需及時到醫(yī)院做腸鏡檢:

上腹疼痛伴有惡心、嘔吐等。

原因不明的消瘦、貧血、出現黑便或柏油樣便。

X線鋇餐造影或CT、B超檢查懷疑胃、食管、十二指腸形態(tài)改變或局部增厚等改變時。

結直腸癌術后患者,結直腸腺瘤、腺瘤樣增生的患者治療后定期復查1~2年一次。▲

本期編輯:王曉晴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chuàng),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歡迎轉發(fā)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