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農(nóng)歷甲辰年 正月廿九
完成“世界級”氣管腫瘤切除術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胸外科團隊供稿

李女士原本平靜的生活,被一場突如其來的陰霾所籠罩。兩個月前,她胸悶氣短,且癥狀逐步加重,被揚州某醫(yī)院診斷為氣管腫瘤,活檢病理結果考慮“腺樣囊性癌”。該腫瘤已占據(jù)胸段氣管一半以上長度,如不及時治療,快速生長的腫瘤將同時阻塞左、右主支氣管開口,導致嚴重呼吸困難,危及生命。經(jīng)多方打聽,李女士慕名找到了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胸外科的聶君教授團隊。

人體氣管不可再生,尚無人工材料可以替代,針對氣管腫瘤,只能切掉病變氣管之后,將剩余的氣管“拼接”在一起,重建呼吸道。但如果切除的氣管過長,很可能導致吻合失敗。要知道,人體的氣管長度只有10~13厘米,平均11厘米,發(fā)出左右支氣管和肺相連,再通過左右肺動脈、肺靜脈與心臟連接在一起,整體的活動度有限,國際公認氣管切除可接受長度為3~5厘米,而超過5厘米則是氣管外科切除的手術禁區(qū)。

聶君教授檢查發(fā)現(xiàn),李女士的氣管被腫瘤侵犯的長度已達到7.5厘米,大大超過極限長度。手術不僅要將氣管的切除重建,還要做氣管隆突的再造,以盡可能保留雙側肺組織,對術中解剖、離斷、成形、吻合氣管等一系列復雜操作要求極高,不能傷及周圍神經(jīng)或血管組織,還要配合麻醉醫(yī)生進行左、右主支氣管遠端交替氣管插管通氣,維持氧合,確?;颊呱踩?

李女士入院后,胸外科江科教授對她的病情和治療方案組織了多次多學科診療(MDT)團隊的深入討論。面對氣管切除極限的難題,江科教授和聶君教授團隊想出的辦法是將心肺一起上提。由于心臟和肺的限制,氣管不能向上提拉,只有將雙側肺門心包、心底部心包全切開,游離下腔靜脈、肺上靜脈、肺下靜脈、上腔靜脈和心臟,這樣才能將心臟大血管游離上移至胸頂部,同時使氣管提上去7厘米左右,從而騰挪出一定長度的氣管,并通過“移心氣管重建手術”,讓這例氣管腫瘤治療從不可能變?yōu)榭赡堋?

氣管隆突切除重建手術對麻醉醫(yī)生而言,是個極具挑戰(zhàn)性的工作。麻醉難點在于手術和麻醉都在同一大氣道操作,麻醉者須在術者斷離和吻合氣管、左右主支氣管或段支氣管時確?;颊叻瓮庋鹾狭己?,防止低氧血癥和二氧化碳蓄積,圍術期團隊間的密切溝通很重要,尤其是氣管切開、氣道開放時。為確保麻醉安全,必須制訂詳細的術前準備、術中和術后麻醉處理方案。

2024年11月13日上午,由江科教授主刀,聶君、邢世杰和黃艾醫(yī)師協(xié)助,易莉莎等多名麻醉專家共同努力,順利為李女士完成了氣管隆突腫瘤切除(含右上肺葉切除)+隆突重建手術,手術難度堪稱“世界級”。術后,在ICU劉宏教授團隊、胸外科術后護理團隊,以及呼吸科張建初、馬燕玲教授團隊的精心治療下,李女士已經(jīng)順利渡過術后最危險階段,逐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