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原所長 楊雄
環(huán)球時報健康客戶端實習記者 張炳鈺
臨近開學,不少家長反映孩子的抵觸情緒很高:不想返校,晚上很晚還不睡,預習功課很難集中注意力……其實這些都是“開學綜合征”的表現。
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原所長楊雄接受“環(huán)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采訪時表示,“開學綜合征”其實并不是醫(yī)學診斷的病癥名稱,而是指假期結束、開學之始,中小學生所表現出的一種明顯不適應新學期學習生活的非器質性的異常表現。比如,有的孩子可能會拒絕上學,就算去上學了也會出現遲到早退、坐不住、發(fā)脾氣、頂撞老師等行為,甚至出現失眠、沒精神、頭暈、惡心、腹痛、記憶力或理解力下降、厭學、焦慮、情緒不穩(wěn)定等情況。
這是由于暑假期間,盡管有家長監(jiān)督學習和完成作業(yè),有的學校還布置了網課,但畢竟處于“放羊”狀態(tài),孩子們的學習生活節(jié)奏較平時松散,飲食、作息、生物鐘紊亂,臨近開學很難立即調整回“上學狀態(tài)”,因此會引發(fā)一系列身體和心理不適。
不過,家長不必過于緊張焦慮,“開學綜合征”一般只會持續(xù)一段時間,經老師、家長的積極引導和孩子的自主調節(jié)后,多數不適表現會逐漸消失,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但如果癥狀較重或持續(xù)存在,則會導致孩子無法堅持完成學業(yè),或發(fā)展為軀體障礙、適應障礙、焦慮障礙等。當癥狀較重,自我調節(jié)也沒有效果或持續(xù)時間較長,超過兩周還是沒有好轉跡象時,應尋求專業(yè)醫(yī)生的幫助。
楊雄表示,要想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開學季,家長們和學校可以做好以下幾點。
逐步調整作息。假期期間,孩子多是晚睡晚起,開學前要循序漸進調整作息。比如,每天提前1小時睡覺,而不是從晚上十一二點立刻改為9點,幫助孩子把作息等生活節(jié)奏調整到上學模式。
提前一周適應過渡。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與其強行割斷其玩樂模式,不如逐步引導減弱,直至100%投入學習狀態(tài)。研究表明,做手工有助于平靜內心,可以趁剛開學書本下發(fā)之際,讓孩子包包書皮、整理書包文具盒,或者拼樂高、畫畫等,用“非學習類”益智動作代替純娛樂化動作(打游戲、看動畫片等)。在開學前一周的時間就開始逐步收心,模擬回歸到正常的生活學習狀態(tài)。此外,盡量不要干擾孩子的社交時間,讓孩子與同學伙伴充分交流溝通,以渡過這段相對“艱難”的時期。
一起制定新學期計劃。家長可與孩子共同擬訂新學期計劃,在商討中完成從假期到開學的“頻道轉換”,把孩子新學期要讀哪些書、要重點提高哪些學科、家長怎樣配合等內容納入學習計劃,以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消除假期后的失落感。與此同時,家長也可以制定計劃,比如本學期和孩子同看幾本書,一起學習一項新技能,讓孩子覺得“我并不孤單”。
提供心理支持。家長要與孩子一同進入學習狀態(tài),多鼓勵多溝通,給予積極的心理暗示,比如開學了學校有很多可以一起玩耍的同學,讓其對學校有所憧憬。此外,要與孩子真誠地溝通,彼此尊重,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和孩子平等地交流心得和體會。
學校不必急于“審判”。有些學校會在開學伊始進行“摸底測驗”,但這對于一些心理適應性較差的學生來說,可能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因此,不妨調整一下“摸底”形式,比如開設心理健康大講堂、開一場運動會或班會等,讓孩子找到在學校的樂趣,以便慢慢找回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