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農歷甲辰年 正月廿九
決定權在患者手中

北京積水潭醫(yī)院中醫(yī)正骨科副主任醫(yī)師 句朝暉

有位60來歲的女士在女兒陪同下來我院看腳疼。她衣著樸素,不善言辭。她女兒說,母親幫著帶孩子,雙腳疼痛很長時間了,行走或站立很短時間就疼痛加重,都沒法出去散步了;在當地醫(yī)院用了各種療法都沒有效果,最后醫(yī)生建議手術。我檢查了患者的雙腳,發(fā)現(xiàn)是嚴重的扁平足,還伴有拇外翻,前腳掌下面的胼胝(俗稱老繭)又硬又厚。

我說:“你母親是嚴重扁平足,可以暫時不考慮手術。足部手術要特別慎重,如果醫(yī)生經驗不足,手術設計不好,做了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行走困難?!被颊吆退畠哼吢犨咟c頭。

我接著說:“目前對患者來說最好的選擇是配一副足部矯正鞋墊,將塌陷的足弓撐起,分散應力。這樣雖不能治愈,但能緩解行走、站立時的疼痛,讓她能正常生活,至少能買菜做飯、帶孩子,還能出去遛彎兒。但這種矯正鞋墊制作費用比較高,大約要兩三千元,而且不能報銷?!?/p>

這位母親聽完后果斷拒絕,站起來就走,女兒勸說了幾句,她也不聽,說“不治了”。也許她覺得一副鞋墊那么貴,根本不值這些錢。究竟是鞋墊不值,還是她的腳不值呢?   

腳是保證人類正常生活和工作的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能幫助你站立和行走,如果不能站立行走,整體的健康水平就會大幅度下降,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上升。如果一副鞋墊能幫助你恢復正常生活,我覺得這點付出還是值得的。但病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作為醫(yī)生,我們也只是提出治療建議,決定權在病人的手中。也許哪天她真的忍受不了了或許會考慮,也許她就是期待病會慢慢緩解……看著她們離去的背影,我想。

無獨有偶,一位70多歲的嚴重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女患者來看病。她行走非常困難,一瘸一拐的很痛苦。檢查發(fā)現(xiàn),她膝關節(jié)腫脹明顯,是急性滑膜炎。我說:“您這是骨性關節(jié)炎伴滑膜炎,一要休息,二要吃藥來消炎消腫止痛?!被颊哒f:“你就開點外用藥吧,口服藥我肯定不吃,副作用太大了,我受不了?!?/p>

我說:“那這疼痛和活動困難您受得了?藥物能幫助您緩解疼痛,減少痛苦,讓您能起床、上廁所,或者簡單地做點飯,至少也能睡個好覺。否則您只能臥床休息,還需要家人的照顧?!辈∪苏f:“那我也不吃,我能忍!開兩盒膏藥就行了。”患者一瘸一拐地走了。

在骨科領域,很多疾病很難治愈,大多數患者又沒到需要手術的程度,這種情況下醫(yī)生的主要職責就是幫助患者解決痛苦,緩解癥狀,恢復自我獨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包括頸椎病、腰椎病、關節(jié)炎、筋膜炎等,首先要改變生活和工作方式,調整姿勢,適當運動;如果癥狀加重,就適當休息,配合口服藥物或物理治療等緩解癥狀。像腰椎間盤突出癥和骨性關節(jié)炎這些病,即使不治,疼痛癥狀也能逐漸減輕,就是時間比較長,患者很痛苦,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但是,現(xiàn)在生活、工作壓力那么大,誰能休息那么長時間呢?即使不上班,不也需要別人照顧嗎?疼痛讓人痛苦、焦慮、抑郁、注意力不集中,影響人的思考、記憶和睡眠,既然有藥物或方法能幫助緩解,即使是從獨立生活的角度來說,也是值得的。即便這些藥物有些副作用,醫(yī)生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加以考慮的。

面對患者的疾患,醫(yī)生做出診斷并提出治療建議,但是否接受,決定權還是在患者手上,醫(yī)生不能代替患者做決定,即使認為自己是正確的也不行。

有這樣一個病例,有位患者受了外傷,一只手的大拇指做了截指。手一半的功能要靠大拇指,沒有大拇指是比較嚴重的殘疾,握捏的動作都不能完成,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通常情況下,醫(yī)生會選擇將大腳趾切下來移植到拇指的位置上,來行使拇指的功能,畢竟手比腳要重要得多。但那位主刀醫(yī)生覺得早晚也要移植,沒經過患者同意就直接做了移植手術。手術很成功,結果患者把醫(yī)生告了,因為大腳趾沒了,影響他走路。 每個就診的患者情況不同,受教育程度、認知水平、經濟能力等都會影響其對疾病和治療的理解。醫(yī)生本著職責給出建議,接受與否的權利在患者,彼此坦誠是相互理解的基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