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農歷甲辰年 正月廿九
有些砍伐不會破壞生態(tài)

受訪專家: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趙斌

本報特約記者 金海燕

保護森林,嚴禁亂砍濫伐——這是大多數(shù)人都聽過的一句環(huán)保倡議,但很多人忽略了這句話的重點在于“亂”“濫”二字。實際上,有些砍伐不僅不會破壞生態(tài),還能促進林木生長。

樹木會老去,也會生病。這些衰老和體弱的樹木可能滋生病蟲害,并影響到其他新生樹木的生長。因此,森林樹木在成長過程中,必然要經歷自然淘汰的過程。比如,1公頃土地上可種植樹苗1萬株左右,但當樹苗長成二十幾米高、幾十公分粗的大樹時,同樣面積上大約只能保留兩三百棵樹。科學砍伐樹木就是模擬這個自然淘汰的過程,既有助于森林的生長,又能供給木材資源,是一舉兩得。

1996年到2002年期間,分布于杭州千島湖的大面積馬尾松,因占優(yōu)勢的次生林面臨松材線蟲病威脅進行了兩次“砍松留闊”的高強度疏伐試驗。2022年,科學家針對森林狀態(tài)進行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疏伐促進了常綠闊葉樹的生長;而沒有疏伐的常綠闊葉林,優(yōu)勢樹種苦櫧的枯死比例達到1/3,總體蓄積僅呈基本穩(wěn)定態(tài)勢。

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學及生態(tài)學專家沈國舫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砍伐樹木應該有目的、有計劃、尊重科學。當樹木影響到電力設施安全、交通安全或樹木遮擋視線和采光時,砍伐就是對人類有意義的。當樹木生長密度大到影響或減緩生長速度,或樹木生長不良需要更新改造,又或者樹木長到成熟期、達到培育目的后,也都需要砍伐。

山東省巨野縣麒麟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部高級工程師楊建文說,他們也曾分析綜合疏伐技術對中幼林的影響。分組對比實驗顯示,疏伐組的幼齡林和中齡林中,林木的平均胸徑、高度、密度指數(shù),以及林木蓄積量等指標都比對照組更好。

通常認為,一片正常、處于成熟階段的森林是碳中性的;一片正在茁壯生長、積累生物量的幼壯林是明顯的碳匯(即碳儲量在擴增);而一片生長衰退或因災不斷衰亡的過熟林則是碳源(即碳儲量在遞減)。因此,科學砍伐也能起到固碳作用。不過,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趙斌表示,作為生態(tài)學家,他更關注種什么樹。一些地方為了固碳種樹,往往選擇快速生長的商業(yè)樹種,如桉樹等,但這種樹對生物多樣性幾乎沒有任何好處,甚至還會因為它們的存在,導致其他林木無法很好地生長。所以,無論種樹還是砍伐,關鍵是尊重科學?!?